English

莫以照片论“苏元春”

2000-01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北京黄寺大街24号院 何民 我有话说

 一年多前,一批百年老照片被购回国内,报章为我们展示出那百年前的晚清社会:阴暗的色调沉重的画面,贫穷、愚昧、卑微和丑恶,令观者心灵震撼让国人触目惊心!记得那一幅广西提督苏元春的照片,黝黑的面孔几乎分不出轮廓,些许白须是那样的老态龙钟。让人禁不住会问: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强烈的视觉冲击催动着我问个究竟:那一身铠甲可否抵挡洋枪洋炮?那腰刀箭矢能否抗击洋兵洋将?

没想到真实的苏元春与照片的苏元春却大相径庭,历史上的苏老将军并非昏庸无能之辈,而是抗击法国侵略的爱国名将。苏元春,字子熙,广西蒙山县(今永安州)人,生于1840年(道光20年),卒于1908年(光绪34年),终年68岁。他是团练出身湘军将领,在1883年中法战争前夕率领精兵远征广西抗击法国侵略军,与法国海陆军头目孤拔对抗于边疆,连传捷报。在1885年3月的举世闻名的“镇南关大捷”中,他驰援冯子材成为麾下第一员大将。冯苏两人阵前歃血为盟,苏将军对天发誓:“我苏元春誓与冯老将共生死,同患难,报效国家,虽粉身碎骨亦不敢辞!”

可悲的是,虽然镇南关和谅山大捷重伤了法军前敌统帅尼格里,茹费里内阁也因此倒台,可是清政府反与法国签订了屈辱的《中法新约》,拱手相送了法军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。方苏雅作为法国首任驻滇总领事,与苏元春的会面一定是具有历史性的事件。可以想象,苏元春作为战场上的强者会见败军使节,那种场面一定具有非常的戏剧性。

仔细观看照片上的苏元春,全幅戎装手抚护心镜,能看出确实摆出了一幅英雄姿态;可惜几乎看不出来,倒是显现得那么原始和落后。方苏雅作为战场之外政治外交的胜利一方,有意无意地为苏老将军平添了一道色彩,甚至让他在百年后也难以摆脱这样的涂沫。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地可悲又是多么地不公平,难道我们还要承认它么!

谅山大捷后,苏元春因屡建奇功被清政府特派为广西边防督办,后又升为广西提督。中法战争结束后,他又奉命督办广西军务进行边防建设,在一千多公里的边防线上建造大小炮台、炮垒一百三十多座,组成“大、小连城”著名的军事工程。

  •   平山的故事,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: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,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,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;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,于平凡之中,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。【详细】

      《英歌》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,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,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。它可能引发热议,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,商业上取得成功,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,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【详细】

  • 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,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,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。【详细】

      2023年10月,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与光明网联合推出“理响中国·文化旗帜”(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)专题视频。【详细】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